早指定地点集合,乘坐空调旅游车赴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车程约3小时),抵达后第一站:朝拜全五台山、有求必应的寺院万佛阁—【五爷庙】五爷庙位于五台山风景区万佛阁,面积虽然不大,占地仅2000平方米,殿楼堂舍也只有20多间,但因为内有五爷庙而名播远近,香客盈门。 万佛阁创建于明代,现在建筑多为清代重修后的遗存。主建筑有三,一是文殊殿,二是五龙王殿,三是古戏台。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来此朝拜祈福,第二站:前往五台山文殊菩萨祖庭【殊像寺】,殊像寺在五台山台怀镇西南1公里处,殊像寺也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因寺内供奉着文殊菩萨而得名。它创建于东晋初年,唐代重建,元泰定二年又予重建,后毁于大火。明代弘治九年(1496)建,万历年间又予重修,寺内有重修碑记。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庙。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前来朝拜。第三站:参观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全山寺院之首,与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寺庙之一的开山祖寺---【显通寺】(约40分钟)显通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北侧,是五台山规模大、历史悠久的寺院,也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全山寺院之首,与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寺庙之一。该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公元69年),初名大孚灵鹫寺。北魏孝文帝时扩建,唐代重修,并更名“大华严寺”。明初重建,太祖赐额“大显通寺”。该寺坐北朝南,面积约8万平方米,各种建筑400余间,且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中轴线建殿七座,分别为观音殿、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和藏经阁。铜殿铸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共用铜10万斤,是中国国内保存铜殿之一。第四站:朝拜五台山十大黄庙之一的【罗睺寺】(大约30分钟),五台山罗睺寺是密宗的传播中心,为五台山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处之一。罗睺寺创建于唐代,明弘治五年(1492年)重建,清代曾多次重修。罗睺寺占地面积15000多平万米,有山门、天王殿、钟鼓楼、文殊殿、大雄宝殿、配殿、后殿、藏经阁殿、堂楼、廊房等18间。山门前的一对石狮为唐代石雕卧狮。山门左侧丈余高的藏式砖塔,叫文殊塔,塔上雕有文殊像。罗睺寺殿宇内的主要塑像,有明显的喇嘛教风格。第五站:参观五台山标志性建筑---【大白塔】塔院寺,塔院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南侧,是五台山著名的五大禅处之一。这里原来是显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后独成一寺,因院内有大白塔,故名塔院寺。 耸入云天的大白塔,是寺内的主要标志。塔全称为释迦牟尼舍利塔,俗称大白塔。塔身拨地而起凌空高耸,在五台山群寺簇拥之下颇为壮观,人们把它做为五台山的标志。此塔通高七十五点三米,环周八十三点三米。
或者可以选择全天自由活动自行朝拜五台山五方文殊菩萨,康熙皇帝曾三次小朝台圣地---【黛螺顶】五台山广泛留传着一种说法,来到五台山,不登黛罗顶不算朝台人!可徒步攀登1080级台阶大智路朝拜五方文殊菩萨,黛螺顶亦名大螺顶,又名青峰,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东面清水河旁,占地面积为4.8万平方米。黛螺顶是一座小山峰的名称,寺庙建在山顶上,所以被称为“黛螺顶”。黛螺顶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万历年间重修。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改名大螺顶;至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才更名为黛螺顶。 黛螺顶坐东面西,寺宇不大,内有殿堂僧舍48间。中轴线上由西向东依次有天王殿、旃檩殿、五文殊殿和大雄宝殿。主要景点有五文殊殿、大雄宝殿等景点。乘车返回保定 ,结束愉快的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