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展示以“自然•人•和谐”为主题,以“演化”为主线,从“过程”、“现象”、“机制”和“文化”入手, “演化的乐章”、“生命的画卷”、“文明的史诗”三大主题板块下设十个常设主题展区,阐述自然界中纵横交错、相辅相成的种种关系。
▲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宇宙起源于约138亿年前的“大爆炸”。随后,林林总总的天体相继形成,46亿年前我们的家园——地球诞生了。 宇宙从何而来?宇宙有多大?宇宙的未来是什么?生命的种子来自何方?最早的生命何时出现?地外生命是否存在?人类锲而不舍地追寻着宇宙和生命起源的线索,不断提出各种学说与假说,有的被证实,有的则被推翻。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起源之谜”展区带领我们循着科学家们的足迹,一起去寻找所有的答案。
▲ 远去的地质时代中是否存在着我们素未谋面的生物?物种是如何演化成现在的模样?古人类与今天的人类又有何不同?怎样才能破解演化之谜?让我们沿着“时光之轴”,去游历生物演化的进程,了解生物演化的规律! “寒武纪大爆发”,造就了生命演化史上的“第一次绽放”;“从水到陆”,生命逐渐进驻陆地各处;“恐龙盛世”;爬行动物统治了整个陆地、海洋和天空;“古兽生境”,哺乳动物登上了演化的舞台;“从猿到人”,一路走来,人类演化的足迹逐渐清晰。
▲ 生命——地球历史上伟大的奇迹,历经孕育、变异、繁盛和衰亡的跌宕起伏,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有一些类群盛极一时,却走向绝灭,凝固为化石;有一些类群默默无闻,但历经沧桑,繁衍至今。无论是逝去的还是鲜活的,渺小的还是巨大的,它们都是生命长河的见证者。 显赫一时的过客和现存的生物“明星”都将汇聚到“生命长河”展区。让我们在这里凝视历史长河中的点点浪花,感受与我们迥然不同的生命个体,领悟大自然的真谛。
▲ 镇馆之宝:巨型马门溪龙化石、猛犸象骨架等古生物标本,配合声光技术还原远古生态场景。
▲ 想一想: 在馆里能找到哪些不同种类的恐龙? 恐龙为什么那么高大?为什么结果却消失了? 猛犸象是不是大象的祖先? 为什么贩卖象牙犯法? 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什么? 人会不会还在进化中? 什么是模型和化石标本?寻找真实标本。
▲ 为什么说生命来自海洋,证据呢?
▲ 上海博物馆东馆: 时空跨度:精选500+展品,覆盖夏代至清末3600年青铜史,新增近百件亮相文物。 科技赋能:X射线CT扫描展示青铜铸造工艺,动态演示“失蜡法”复原流程。 体系完整:按萌生期(夏)、鼎盛期(商周)、更新期(秦汉)等六阶段布展的青铜专题馆。 铭文宝库:40%展品带铭文,如大克鼎290字、虢季子白盘111字,实证古代礼制与社会变迁。
▲ 牺尊 从其结构看,这是⼀件温酒器,作⽔⽜形,⽜腹中空, ⽜颈和背脊上有三孔,中间孔套有 ⼀锅形器,可取出盛酒, 两旁为空⽳,盖皆已遗失。⽤以注热⽔,此尊当为温酒器。 • ⽤动物形态设计成酒器尊,为中国⻘铜器⼀特点。 此器形态稳重,虽四⾜矮短,但⽜⾸上充满张⼒的双⻆、圆瞪的双⽬保持了真实感,使造型与实⽤和谐地结合。 • ⽜⿐上穿有⼀环,说明了在春秋时期,已开始使⽤穿⿐的⽅法来洲服⽜,是研究中国牲畜驯化史的宝贵实物资料。
▲ 子仲姜盘(春秋) 机械奇迹:盘内360°旋转的立体水鸟、青蛙,利用失蜡法空心铸造,水流冲击时可转动。
▲ 商鞅方升(战国) 变法孤证:底部铭文“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印证商鞅统一度量衡史实,为现存最早标准量器。
▲ 陶瓷馆 按“新石器-汉-唐-宋-元-明-清”动线参观,重点聚焦五大名窑和明清官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