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断桥,坐落于中国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江岸路鸭绿江畔,是国家AAAA级景区鸭绿江风景名胜区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原鸭绿江大桥被炸毁后的残余部分。
这座桥是鸭绿江上诸多桥中的第一座,由日本朝鲜总督府铁道局于1909年5月动工建造,1911年10月竣工。它原本是一座12孔可开闭式铁路桥,桥长944.2米,宽11米,其中第4孔为“开闭梁”,以四号墩为轴可旋转90°,便于大型船舶通过。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鸭绿江断桥承担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过江、军需物资供应和后方支援前线的运输任务,成为了重要的交通大动脉。然而,1950年11月至1951年2月间,美军多次派出轰炸机对大桥进行狂轰滥炸,大桥被拦腰炸断,朝方一侧钢梁落入水中,三座桥墩被炸塌,中方所剩四孔残桥保留至今,被习惯上称为“断桥”。
如今,走上鸭绿江断桥,桥体上遗留的累累弹痕清晰可见,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桥面上悬挂着30幅历史照片,还有未爆炸弹残骸展示,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志愿军跨江出征的悲壮场景。桥头上方钢梁正中悬挂着一块大型紫铜匾额,其上镌刻着五个金色大字“鸭绿江断桥”。2006年,鸭绿江断桥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2月,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志愿军浮桥遗址位于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畔,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渡江作战的重要历史见证。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部队入朝作战时,为避开美军空袭、保障部队隐蔽过江,在鸭绿江大桥(今断桥)附近的江面上搭建了多座临时浮桥。这些浮桥由木船、木板等简易材料拼接而成,隐蔽性强,便于快速架设和拆卸。志愿军战士们正是通过这些浮桥,在夜色掩护下悄然跨过鸭绿江,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前线。
如今,浮桥遗址虽已不复当年全貌,但通过岸边的纪念标识、历史图片及文字说明,仍能让人感受到当时的紧张氛围与志愿军的英勇无畏。遗址旁的展示内容详细还原了浮桥的搭建背景、结构特点及志愿军渡江的历史场景,成为缅怀先烈、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场所,也让参观者更直观地了解抗美援朝战争中后勤保障的艰难与志愿军的牺牲奉献精神。

丹东舰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导弹护卫舰, 舰长103.2米,宽10.8米,高28.06米,平均吃水3.4米,满载排水量1944吨,航速21节,续航力4000海里,在当时具有较好的机动性和续航能力。服役36年,退役后,于2021年8月13日正式对外开放。游客可以参观前主炮、导弹发射架、反潜火箭、深弹发射炮、舰桥、驾驶室、弹药库等,感受海军官兵的战斗与生活场景,未来还将推出VR实景平台,打造沉浸式参观体验。

建筑外形参照丹东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老街号建筑形式,复制了部分标志建筑、老街名,采用民国时期主要建筑符号做外墙及街景装饰,复原了茶庄、当铺、柞蚕厂等历史上知名的商号和机构,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过去。
汇聚了众多丹东乃至东北的特色美食,如炒叉子、焖子、朝鲜族打糕、锅包肉、烤冷面等,还有海鲜、烤猪蹄、烤蚕蛹等,满足不同游客的口味需求。
有各种东北特产、海产品、手工艺品、纪念品以及时尚潮流的服饰鞋帽、来自世界各地的进口商品等,还有文创小店,新奇有趣的小商品让人应接不暇

汤毓麟公馆,又称汤二虎楼,位于丹东市元宝区兴东街道九江街15号,于1922年秋动工建造,1924年6月建成。公馆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37平方米,是一座花岗岩和红砖结构的两层中式楼房,建筑风格融合了我国传统古典宅屋形制与欧式风格。
